一、 快乐组织,威力无穷
来自48个国家、275000人、225个子课题的数据有力证明,快乐可以给组织与个人带来巨大变革:组织生产力平均提高31%,客户满意度平均提高12%,工作效率提高16%,工作投入程度高出32%,工作满意度高出46%。销售人员的销售额平均提高37%,医生的正确诊疗率平均提高19%,CEO的效率平均提高15%。(数据来源[美]肖恩·埃科尔《快乐竞争力》)
以上数据表明:快乐组织威力无穷,快乐的竞争力所向披靡。但在中国这样一个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的时代,又逢经济下行,中国企业却真是“想说快乐不容易”。
二、 苦从集来,何乐之有?
在经济低迷、变化莫测、压力山大的情况下,“哭还来不及呢”,正是中国众多中小型企业老板的现状。尤其是不少民营企业同时也是家族企业,家族成员内部之间、家族成员与聘用制员工之间;创业元老与新员工之间本就问题多多、矛盾重重,而市场的不景气、效益的下滑更使得这一切问题如同水落而石出,内忧外患,苦不堪言,何乐之有?
老板难耐“狂躁”,员工继而“浮躁”。推诿、抱怨、扯皮,负能量的滋生与蔓延,已成为社会不正常的常态。头顶的天空雾霾重重,心中的阴霾岂非一样的密不见阳光?无庸置疑,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不快乐、不幸福的时代。
快乐工作,不仅是健康职场文化打造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声,是生命回归本源的呐喊。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疲惫的心灵需要雨露的滋润,贫瘠的精神需要阳光的照耀和抚慰。在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无论员工还是客户、供应商、消费者,这些个体的感受、体验得到了越来越明确的表达,企业不得不注重利益相关方的这种主观感受与体验——能否建立融汇个体智慧、传递正能量的快乐组织,成为企业家不得不正视的重要课题。
三、 独乐:完善企业家的人格修炼
短短30年间,中国的民营企业从零开始,以40%的社会资源,完成了60%的GDP,承担着80%的就业。而这背后,是无数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老板,凭借不服输、敢冒险的执著精神,用头狼的闯劲和精神,“摸着石头过河”硬闯出来的一片天地。在这个过程中,有些老板挣到了钱,但自身并没有完成从一个“暴发户”到“企业家”的转变,比如自己和家人个个开着豪车,员工却连基本的保险都没有。有的老板在连年亏损的情况下,不免喟叹“我天天给员工打工,做企业到底图什么?”
“这个世界缺失的不是钱,商业社会缺失的是企业家的精神、企业家的梦想、企业家的价值观。”商界奇才马云如是说。的确,企业发展的真正瓶颈,正是来源于老板自身的天花板——企业领头人的的境界与格局封顶。民营企业老板的确需要深度思考清楚这些哲学性质的终极问题,才能完成从作坊主到企业家的化蝶。
有人问德鲁克先生“我如何才能成功?”德鲁克回答说:“如果你不改变你提问的方式,那么你注定不会成功。”那人又问:“我该如何提问呢?” 德鲁克回答说:“只有你先问‘我该如何贡献’你才能获得成功。”
企业家是企业中先知先觉的人,只有企业家自身想明白了,悟透了,自己气定神闲、临危不乱才有可能让员工安居乐业,才能给组织的快乐提供稳定而不竭的源泉。
四、 众乐:培育快乐工作的场域
谁不喜欢在一个人际关系简单、纯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团队中快乐工作呢?但是……当我们习惯于把不快乐归因于他人,归因于企业,归因于外部的因素时,我们就永远无法体验到快乐。因此,“育花要育根”,培育快乐工作的场域,首先要教育好员工的心,帮助员工开启“真我”那一颗感恩、利他的心,增强感受阳光、感受美好的能力。
育人先育心:教育员工感恩、利他
思想这个阵地,不种庄稼就长草;长的不但杂草,其中还难免不会有毒草。企业做管理不仅要建章立制,还要承担起教育员工的使命与责任。培育快乐工作场域的第一步,就是要教育员工“停止抱怨,开始感恩”。
“抱怨”就是危害深重的毒草,“感恩、利他”就是有益的庄稼。企业一定要彻底拔除“抱怨”这棵毒草,及早种上“感恩、利他”这片庄稼。否则,任由毒草蔓延,不但快乐的文化构建不起来,还会严重侵蚀组织的健康。
我们知道,但凡是草,生命力都强过庄稼,因此除草要采取“组合拳”。我们倡导“停止抱怨”,不是禁止大家提问题提建议,而是让大家把背后的、见不得人的牢骚话放在桌面上说,或通过正规渠道说。比如有问题找直接上级反映、或找人力资源部门反映,还可以设总经理开放日直接找总经理反映,这都是正规渠道。相关人员会给予保密、经调查处理后,再给当事人反馈结果。倡导正规渠道的反馈问题,而不允许私下发“牢骚”、说“风凉话”。私下抱怨就是违纪,就是不负责任传播负能量的表现,是不能坦荡为人的小人之举,是君子所不为的素质低下的表现。企业要除恶草,就要把恶草打上“耻辱”的烙印,让大家相互监督。
不仅不再相互抱怨与指责,还要教育员工学会“感恩”,打造“利他”的能力。比如我们的订单是怎么来的?是业务人员长期撇家舍业地从市场上抢来的,我们岂能不感恩业务人员?客户把订单交给我们来做,这一份信任与重托又怎能辜负?一线工人固然素质不高,但实体企业的产品哪一件不是他们又脏又累地苦干出来的?我们在管理咨询的项目过程中,会组织大家撰写“感恩卡”,记录应当感恩的事件、人员,就是引导大家擦亮自己的心眼,能够以简单、纯真的方式来感知身边的人和事。
以事带人:搭建全员参与的互动平台
在当今互联网语境下,“用户思维”被放到战略思维的高度,而“参与感”、“用户体验”则是用户思维最重要的体现。员工既可以说是企业的主人,也可以是企业的第一用户。如果员工带着情绪或者自私自利、混日子的心态工作,那么这种不良的心态一定会通过产品的品质、服务的品质传递给企业的客户。
培育快乐的工作场域不等于各部门之间相敬如宾、一团和气,而是引入良性的竞争与博弈,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就事论事、以事带人”,即通过搭建让员工平等参与、公开PK的竞争机制,使员工的关注点聚焦在一件件具体的“事”上,而不是抽象的“人际关系”上;当员工把这些具体的“事”做好了,他就受到表彰、得到奖励;没做好,他就丢失面子或受到惩罚。比如一家玻璃生产企业有两条生产线,每条线三个班倒班作业,为了解决产品不良率过高的问题,我们组织两条线三个班进行不良率降低日PK活动,质检员对每个班次的不良率进行记录,统计员每天上午将上一日三个班的不良率情况在看板上进行公示;当天不良率达标并排名第一的,班组成员均有奖励;否则要接受处罚;每周再对一个周的综合成绩进行排名,奖优罚劣。这样一来,企业的投入并没有增加多少,但员工感觉受到了重视, “不甘落后”的劲头通过PK被激发出来,工作的乐趣增大,因此一个月下来,产品的不良率就下降了2%。
员工参与了,相互PK了,必然有相应的奖惩。而竞争和奖惩也难免会使人紧张、增加参与者焦虑。为了营造快乐工作的氛围,我们不妨让奖与惩都轻松一些,适度“另类”一些:比如,表现优秀的员工,可以奖励小礼品,也可以满足一个小小的“心愿”,即让员工填写一个“心愿卡”,写上他希望实现的一个小小的心愿;而另一位理应受罚的员工,则负责实现某一位受奖人员的心愿。
划小单位:构建灵活的生态化组织
最近,管理界有一种说法,认为在新经济时期,“流程化和管控型组织已死,平台化和生态化组织诞生。”尽管这种说法有些言过其实,但是在传统管理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官僚式分层管理模式,如职能式组织结构、事业部式组织结构及矩阵式组织结构,过于强调纪律、精准、经济、理性和秩序,抹杀了艺术、创意、勇敢与锐气,员工禁锢在这种“半专制组织”内,难免会丧失想象力、开创性和灵活变通的能力。在这种“半专制组织”中很难营造轻松氛围,也很难做到快乐工作。
因此,划小组织单位,“大企业、小组织”,让企业的组织架构更加扁平化,弹性化,给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决策权,这即是企业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一种需要,也是提高员工参与感、存在感、快乐感的需要。未来社会,必将是员工体验和感受快乐的时代、人们“身、心、灵”同步追求的时代、快乐管理的时代!
五、 同乐:打造快乐竞争力
逛宜家家居,能给人一种方便、赏心悦目的购物体验。在这里,你会感到这不是一个商店,而是一座现代家居生活的展览馆。买不买东西仿佛成了次要的,关键是你可以充分感受到这里与众不同的氛围。
宜家一直以来都倡导“娱乐购物” 的家居文化,“宜家是一个充满娱乐氛围的商店,我们不希望来这里的人们失望”。宜家以独有的风格,将商场营造成了适合人们娱乐的购物场所。
而这背后,正是宜家“平等、快乐”的企业文化。比如宜家奉行“穿着便服”的政策,旨在反对任何形式的精英主义和官僚主义。宜家总部是一座平房,在那里,办公室都是敞开的,所有的同事都穿着T恤和牛仔裤,这样就无法用衣着来分辨员工的职位高低,以体现“宜家人人都是重要的”平等理念。宜家有一种制度叫“反官僚周”,即要求所有的经理每年至少有一周的时间,到店面或仓库工作。宜家不鼓励员工加班,因为他们认为员工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对公司很重要。公司鼓励员工在工作上提出挑战,即便偶然失误也不会受到处罚。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里,员工们快乐地工作,并享受着工作的快乐。
宜家员工喜欢这份工作,他们觉得是在为整个社会的美好而在奉献自己的努力。消费者喜欢逛宜家,并热衷于把在宜家的购物体验推荐给亲朋好友——快乐愉悦的体验不仅在企业内部传递,并通过产品、服务传递给供应商、传递给消费者,传递给企业能够影响到的每个人。——而这些,都源于宜家创始人坎普拉德的美好愿景:不仅要改善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而且要改善这些人本身——让顾客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商海与职场本是人生修行的道场。能够在商海中“独乐”,体现了企业家海纳百川的境界和格局;在团队中打造“众乐”的快乐场域,能够帮助员工净化心灵,提高心性,发自内心地持续发挥自己的潜能与智慧;传递快乐与正能量,带动供应商、消费者乃至更多的人一起“同乐”,则是这个浮躁功利社会里难得的一方净土,一片桃源,具有不可衡量的持久的竞争力。(求是达明 李彩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