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国内中小微企业经历了经济新常态的洗礼,随着时代的继续发展,企业的竞争生存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中小微企业若要想获得持续发展空间,就应夯实管理基础,提高自身核心竞争能力。而计划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计划,有的因为看到“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一现象,所以认为计划管理没有多大意义,计划工作可有可无;有的把计划仅仅理解为填写工作计划总结表或撰写年(月)度总结报告等文字性材料;有的在管理实际工作中将计划等同为一系列目标、指标数据构成的报表。这些都是对于计划认识和理解上的误区表现。
那么什么是计划?在管理学中,计划具有两重含义,其一是计划工作,是指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其二是计划形式,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事件。
计划对于企业是否重要呢?法约尔将计划列为五大管理职能之首,认为管理意味着展望未来,预见是管理的一个基本要素,预见的目的就是制定行动计划。《礼记·中庸》中关于计划的内容为“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豫,亦作“ 预 ”。豫者预也,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后悔的事。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亦曾引用:“‘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计划执行“关乎生死”
计划于执行同等重要,下面分享的是一个计划与执行关乎生死的故事。1911年,南极还是一个人类未曾开拓过的未知领域,这就好比很多人目前所看到的未来。
那时有两个竞争团队,一个是来自挪威的阿蒙森5人团队,另一个是斯科特的17人团队,两者都是从北欧出发驶向南极。
这两个团队接触的是同样的信息、面对的是同一个机会、并且是在几乎同一个时间点出发,这同样类似于当前的商业竞争环境。最后,人数较少的阿蒙森团队,在2个多月后率先到达了南极点,并在21个月后,安全地返回了出发地点。而人数较多的斯科特团队,不但延迟到达了南极点,而且最后无一生还,他们的尸体甚至在几年之后都没有找到。
为什么同样的目标、同样的环境,最后两者之间却有截然不同的结局?
答案即:除了物资准备充分,使用适合的先进工具外,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区别,是两种所采用的不同策略。比如,无论天气好坏,阿蒙森团队始终坚持每天行进30公里;而斯科特团队呢,天气好的时候多走点,天气差的时候索性不走。
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
我们往往对那些力挽狂澜的人和事情比较喜欢,因为我们骨子里相信,这些伟大的事情是需要靠天赋的,是需要靠一时灵感的,我们也渴望有这样的神力,计划的重要性以及日日不断之功的积累和坚持,事实是,绝大多数的成功都是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
计划执行要下“笨”功夫
《孙子兵法》中说:“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所谓 “结硬寨,打呆仗”,简而言之,就是先占据不败之地,然后慢慢获得细小优势。
曾国藩是一个爱用“笨”方法的人,他不喜欢取巧的东西,也不相信什么四两拨千斤的事情。因为胜利果实从来不是强攻出来的,而是它熟透了,自己掉下来的。《孙子兵法》里说,“胜可知,而不可为。”
无论是战争、商业还是个人层面,道理都一样,要想走出困境或者取得胜利,靠的都是耐心,而不是某个突发性地、奇迹般地胜利。很多时候,你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等时机来临时,一切都会有所改变,只是在那之前,你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
结语
最后,我希望我们能记住这些精彩的故事,汲取前人留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无论外界环境优劣、不管运气好坏,都不怨天尤人,首先制定自己的计划,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每天进步一点,到未来再回头来看,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走出了很远的距离。(原创:求是达明 巩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