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2017稻盛经营哲学第十届年度报告会在深圳举行。稻盛先生以视频的形式在报告会上发表了《企业的自我革新——从京瓷新产品开发谈起》的演讲,他表示,不管是什么行业,都始终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为了不被淘汰,除了勇于变革,果断进行新的挑战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 核心观点 —
1.企业要有能够孕育“革新”的风气:不管是什么行业,都始终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为了不被淘汰,除了勇于变革,果断进行新的挑战之外,没有别的办法。企业一旦安于现状,停止不前,必然会退步;若想持续成长发展,只有进行自我革新。
2.养成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事业的习性:创新型企业要从零开始创立新事业,为了谋求与现存企业和事业之间的差别化,就要开发出革新性的产品或服务。如果创新型企业想要持续生存并成长发展,就必须持续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3.用纯粹的心灵在认真忘我工作中发现新事业:“满足于现状就意味着退步”,公司全体员工都要有这样的意识,保持足够的危机感,努力营造充满活力的公司风气。基于这种危机感,企业在拼命经营的过程中,就能感觉到新的市场,感觉到时代的要求。
4.把“不可能”丢到九霄云外:即使划时代的新产品的概念已经明确,但要把它变为现实,也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障碍。为了克服障碍,把新产品开发引向成功,实现企业变革,重要的是要相信成功,把所谓的“不可能”丢到九霄云外。
5.挑战革新性事物要具备相信成功的纯粹的心灵:要进入没人去过的、新的未开拓的领域,既没有可以参考的文献资料,也没有同行业可学习的事例,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自己心中的指南针,相信自己,排除心中的杂念妄念,用纯粹的心灵面对眼前的障碍,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 全文 —
今天,有这么多的塾生聚集一堂,请允许我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认真反省的同时,思考接下来自己企业应该前进的道路,思考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为此,今天,我想以“企业的自我革新—从京瓷新产品开发谈起”为题,来阐述为了实现企业持续成长发展,不断进行自我变革有多么重要。
一、企业要有能够孕育“革新”的风气
我们企业经营者,不管属于什么行业,都始终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特别是随着全球化的进展,技术革新日新月异,在现在这种经济环境下,我们一刻也不能马虎松气,不能安于现状。
哪怕是现在很赚钱的产品,随着市场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或许什么时候就会被淘汰。为了不被淘汰,除了勇于变革,果断进行新的挑战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企业一旦安于现状,停止不前,就必然会退步。企业若想持续成长发展,那么,只有自我革新,就是说,除了不断改革自己之外,别无他法。
实际上,回顾京瓷从中小企业到中坚企业、再到大企业的发展轨迹,就可以明白,京瓷的历史就是一部否定现状,面向未来,不断反复进行自我革新的历史。而这种革新的基本内容,就是向被认为不可能成功的、困难的事业进行挑战,创造这个世界上没有的划时代的产品。
所谓划时代的产品,不是说社会已经有了这样的需求,不是说知道有了既存的市场才去提供这种产品。即使社会还没有这种需求,通过革新性的技术开发,去创造出新的社会需求,开拓出崭新的市场。
这种革新性企业的存在,培育了新的产业,扩展了新的雇用范围,搞活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通过革新性的技术开发来改变现有的价值观,创造出席卷全世界的新产品,但是很遗憾,这种革新性的企业非常之少。
我们平时推进工作时,一般是采取所谓自下而上、层层叠加的方式。例如,在开发新产品时,会尽可能收集已有的数据和文献,汇总手头的技术要素,从中探求可能性。我们习惯于这种自下而上、层层叠加的方式。但是,采取这种工作方式,就很难产生超越常识的东西,孕育不出飞跃性的崭新的构想。
企业的自我革新也是一样。企业要寻求变革,要推进引领时代潮流的事业,决不能在过去的延长线上依赖过去的经验,必须与过去诀别,展开自由奔放的想象。
另一方面,引领世界潮流的欧美企业,他们不是一味收集现成数据和相关技术,而是“应该创造这么一个理想的东西”,就是先创造“概念”,然后,再思考为了把这个概念变成现实,需要哪些相关的技术。
我想,相对于自下而上方式,这可以称之为自上而下方式。这里的“自上而下”不是指社长或经营干部从上而下发出指示,而是首先有概念,建立CONCEPT,由此展开工作,这样一种所谓“自上而下”的方式。
但是,这种思维方式非常少见,这是现状。在可以自由想象、畅所欲言的会议上,有人提出“想做这样一个新东西”。这时候,其他参会者就会指责他,批评他的想法是多么荒谬。他们会驳斥说:“从我们公司具备的技术以及技术队伍的体制来看,你的提议毫无价值,根本不可能实现”。结果新想法、新建议就遭到扼杀。很遗憾,现在就存在着这样的风气,总是否定所谓“异端的发想”。
在诸位塾生企业里如果也存在这种风气的话,你们一定要努力去消除。无论是在开发崭新技术的时候,还是企业本身为了适应新时代而进行自我革新的时候,都要允许所谓“异端的发想”,而且要主动听取,积极采纳,要形成这样的公司风气。
如果缺乏这种能够孕育“革新”的企业风气,无论怎么激励大家要“开发新产品”、要“开拓新市场”,结果都不奏效。新产品不可能顺利开发,新事业不可能顺利拓展。
二、养成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事业的习性
那么,要不断地孕育“革新”,就是说,要持续不断地发挥创造性,具体该怎么做才好呢?关于这一点,我想通过介绍几个京瓷技术开发的事例,与大家一起来认真思考。
创新型企业要从零开始创立新事业,为了谋求与现存企业和事业之间的差别化,那么,理所当然,它就要开发出革新性的产品或服务。如果创新型企业想要持续生存并成长发展,那么,它就必须持续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在许多情况下,这是因为创业者自己抱有强烈的危机感,他们感觉到“仅仅依靠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将跟不上时代变化的潮流,企业将难以为继”。
京瓷的情况就是这样。如果不能持续开发新产品,公司将会破产。我一直怀有这样的危机感。
京瓷创业初期的产品,是我最早任职的松风工业时代开发的U字型绝缘体。是用在电视机显像管的电子枪里的绝缘零件。当时我们只有这一个产品。它是用我在日本首次开发成功的新型精密陶瓷做成的产品,名叫镁橄榄石,它的高频绝缘性能优良。它给京瓷公司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但是,因为京瓷创业仅靠这个U字型绝缘体,所以作为经营者我十分担心,一旦U字型绝缘体的订单中断,京瓷马上就会垮台。
这决非杞人忧天,很快就成了现实。U字型绝缘体将被硼硅酸烧结玻璃这种绝缘零件所替代,趋势已经明朗。
硼硅酸烧结玻璃在京瓷创业后的第二年1960年前后,在欧美已经开始使用,在日本,东芝、日立、三菱电机等企业也已经引进。京瓷的客户松下电子工业也提出,不久以后也要用这种产品来代替U字型绝缘体。就是说,京瓷创业时唯一的吃饭产品仅仅过了一、二年,就成了风中残烛。
松下电子工业明言“几个月以后就要用硼硅酸烧结玻璃来替代现有产品,如果京瓷到时不能提供的话,就打算从别的公司采购”。我们虽然也意识到这种情况迟早会到来,但仍然吃惊不小。
这时候如果说一声“做不到”的话,当时已增加至每月50万个的U字型绝缘体的销售一下子就会跌落到零,公司的经营就会地动山摇,因此,我当即表示“京瓷也制造硼硅酸烧结玻璃”。
话虽然说出了口,但是,我们既没有有关玻璃方面的专业知识,更没有制造硼硅酸烧结玻璃的技术和设备。
经过调查,得知使用硼硅酸的这种玻璃熔点非常高,而且也弄清了这种原料的成分比例。
紧接着,我们就去拜访位于东大阪一带的几家中小玻璃生产厂家,恳求他们为我们生产这种成分的玻璃。但都遭到了拒绝,他们说“过去从来没有熔融过这样的玻璃”。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总算找到了一家小型玻璃厂,同意将熔化原料的窑炉借我们一用。在使用窑炉的那个晚上,我们把几十公斤原料装进口袋,放进公司仅有的小车“斯巴尔360”,向东大阪驶去。
但是,当我们把原料放进窑炉升温的时候,玻璃原料不仅没有熔化,而且我们这边拿过去的耐火的“坩埚”竟然烧穿了底,结果把窑炉也破坏了。当时我们不知道必须使用特殊的“坩埚”才能熔化这种玻璃。
这之后,我们更换坩埚,并多次变更原料的配比比例,每晚奔去东大阪的玻璃工厂,熔化原料,试制产品。经过反复试验,总算做出了可以向松下电子工业交货的产品,赶上了U型绝缘体的更新换代。
这一硼硅酸烧结玻璃产品,后来我们又开拓了其他客户,做得最好的时期,京瓷占了日本国内80%的市场份额,一直到2004年这个产品才结束生产,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内,为京瓷的经营做出了贡献。
事情就是这样,京瓷从创业初期开始,就必须向新产品、向未知的领域进行挑战,这是宿命。而且,不挑战新事物,公司就无法生存,全体员工都具备这样的危机感。这不是“能”还是“不能”的问题。必须不断发挥独创性,这是市场必然的要求,凡是中小企业都一样。
一般来说,公司必须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彻底,必须磨练这方面的技术。所谓“选择与集中”,就是要选择自己的强项,把力量集中在发挥特长这一方面,否则就会失败。
的确,这是真理。我也一直向部下强调,要尽可能用自己的“绝活”一决胜负。但京瓷的情况是,只靠我们拿手的绝活,只靠单品生产,企业还是难以为继,我们一开始就有这种深刻的危机感。基于这种危机感,我们千方百计开发成功,并让它事业化的,就是这个硼硅酸烧结玻璃产品。
从那以后,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事业成了京瓷的习性。作为遗传基因,我认为这已经植入了京瓷员工的心中。
三、用纯粹的心灵在认真忘我工作中发现新事业
在这里,我也向各位塾生提出希望,“满足于现状就意味着退步”,公司全体员工都要共有这样的意识,保持足够的危机感,努力营造充满活力的公司风气。
基于这种危机感,公司中充满创造创新的氛围,那么就可能掀起前所未有的、超越常识的、飞跃性的技术革新。在京瓷成长发展的历史中,划时代的多层半导体封装的开发成功就是好例。
前面讲到,还处在小企业阶段的京瓷,为了生存,对于当时看来不可能做成的产品,也断言“能行”而拿下订单。但是即使这么做,对于毫无名气的京瓷来说,愿意下订单的公司仍然不多。我们积极地把样品送货上门,但还是很难获得订单。这是因为日本的商业习惯成了障碍,有关公司只跟属于自己系列的子公司做生意。
于是我考虑,不是把重点放在日本国内,而是把产品卖到市场开放的美国去,努力让美国的企业使用京瓷的产品。如果能获得美国的认可,那么,当时有许多从美国引进技术的日本企业也会积极地使用京瓷的产品,我就是这么考虑的。
1960年代,正好电子产业开始兴起,现在我们身边使用的许多电子设备,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集成电路”,也就是IT技术开始确立。位于美国西海岸的硅谷,与半导体相关的企业犹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这些企业希望京瓷向他们提供陶瓷零部件,用来保护半导体芯片。这样的商谈越来越多。
在这个开拓美国客户的过程中,到1969年春天,仙童半导体公司提出了要我们做陶瓷多层封装这一全新概念的产品,我们接受了这一要求。
对方的技术负责人这么说:“硅这种物质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很差,需要把它与外面的空气隔离,避免急剧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同时,从外部进来的电流信号,经过两层电路,再将信号引出。需要制造这种概念的产品。就是说,在精密陶瓷的烧制品中,要将多层电路密封在里面。你们能做出这种封装部件吗?”
客户提出了这样的概念,但这是全新的概念,怎样才能做出来,没有人知道。而且客人的要求是,这种划时代的产品在短短的3个月内就要开发出来。无论怎么考虑,这个要求都是大大超出了京瓷当时的技术水平。一般来说,只能婉言拒绝,说一声“实在做不出来”。
实际上,美国的陶瓷厂家用陶瓷薄板重叠做了各种试验,但结果都失败了。
但是,我并没有按照当时京瓷的技术水平来判断“行”还是“不行”。而是按照客户提出的概念,拼命思考“怎么做才能够成功”。
在拼命地持续地思考过程中,一个创意在脑中闪过:“做一个像口香糖那样的东西行不行呢?”
以前用的方法都是把松脆的陶瓷粉末加压成型。这次做一种富有粘性的类似口香糖的东西应该可以吧。另外,用高温烧制的精密陶瓷里面必须有电路通过,那么,用钨这种耐高温的金属粉末做电路行不行呢?我这样思考。
正好在京都有一家叫西阵的染色厂具有丝网印刷技术。制作具有韧性的陶瓷薄片,应用印花技术,在薄片上将糊状的钨粉印刷上去,形成电子回路,然后把薄片与薄片合在一起烧制成产品。钨在极高的温度下才会熔化,但把它放在普通的炉中烧制,它就会氧化。做到用钨粉制成电路这个阶段,算比较顺利,但必须要在钨不会氧化的炉中烧制陶瓷,为此,就要在炉中充进氢气。
但是,炉温高达1400度,这种情况下向炉内灌进百分之百的氢气就可能引起大爆炸。为了不让氧气混入,我们开动脑筋,将氢气和氮气按照一定比例混和,形成不会爆炸的混合气体注入炉内,这样在烧制过程中钨就不会氧化。开发了这种烧制技术,多层封装这一新概念的产品制作就成功了。
这一陶瓷多层封装的开发成功,成了京瓷飞跃发展的契机。当时,京瓷公司每天都是门庭若市,硅谷的半导体厂家都要求京瓷为他们制作陶瓷封装。因为各厂家产品的形状不同,“我们厂需要这种形状的这样的产品”,他们纷纷来访京瓷。特别是英特尔,在它的创业者罗伯特•诺依斯执政时期,一直使用京瓷的封装。
京瓷为什么能够开发出卓越的半导体多层封装呢?从根本上来讲,当客户提出:“这样的东西你们能做吗?”这时候,用客户描述的概念为基础,在拼命思考的过程中产生了灵感,这种灵感是成功的契机。“这样试试,那样试试”,在反复试验试错的过程中,把灵感变成了事实。
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创意,是只靠自己似乎根本无法实现的创意。当时,多层封装这个概念是没有的,所以全世界都认为,这样的东西根本做不出来。有人向我们提出了这个梦幻般的提案,在反复思考中来了灵感,无论如何也要把灵感变为现实,不断地拼命地努力,其结果,半导体多层封装这一崭新的产品诞生了。
回想起来,那确实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创意,同时,也是一个引领潮流的划时代的产品。不难想象,市场需求非常巨大。我判断“这行!”于是就在鹿儿岛县的川内市建造了大批量生产的工厂。开始阶段虽然经历了许多辛苦,但后来作为半导体多层封装的生产据点,川内工厂发展非常顺利,一直到今天,这个半导体陶瓷封装作为一个骨干事业,给京瓷的收益不断做出贡献。
席卷全世界半导体产业的这个陶瓷多层封装的开发成功,带来了京瓷的高速发展。而且在这之后,京瓷也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接二连三地在电子零部件的开发和事业的多元化方面大踏步前进。在股票上市的同时,股价达到了日本第一。京瓷无可争议地成了日本有代表性的电子零部件厂家。
事业的拓展如此迅速强劲,当时就有不少人问我:“你为什么有那样的先见之明?”还有人夸奖我:“你总能看清时代的潮流,接二连三打出绝招”。这些说法都是不对的,不是特别的天才,不可能正确地预测未来。
对于公司的将来抱有深刻的危机感,在拼命经营的过程中,就能感觉到新的市场,感觉到时代的要求,如此而已。这就好比在用纯粹的心灵认真忘我工作的过程中,神灵伸出了援助之手,神灵告诉我:“这里有市场”、“应该进入那个事业”。我就是这么想的。
四、把“不可能”丢到九霄云外
当然,即使领先别人一步,早早感觉到新市场的存在,并且率先着手新产品的开发,也未必能够保证成功。即使划时代的新产品的概念已经明确,但要把它变为现实,在这路途中,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障碍。
为了超越这样的障碍,成功开发出新产品,也就是企业要自我革新,具体应该怎么做才好呢?关于这一点,为了让大家参考,我想再介绍一个京瓷技术开发的事例,就是在复印机、打印机上使用的非晶硅感光磁鼓的开发。
现在,京瓷的滋贺县的工厂生产非晶硅感光磁鼓,京瓷的复印机、打印机之所以具备优越的性能,就是因为它的感光磁鼓覆盖着一层非晶硅的薄膜,不易磨损,寿命很长。
这一开发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75年,当时准备用非晶硅解决太阳能发电的问题,研究工作刚刚开始。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取出电能,当时认为用非晶硅有效,不少公司开始了研究。现在用在计算器上的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就是那时候上市的。
在开发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时候,我们了解到非晶硅作为感光体也具备优良的性能。正好大阪府立大学的老师们正在研究感光体,平时他们常来京瓷,谈到了想要使用非晶硅制造感光体,当时还没有企业涉足这项研究。我就决定在鹿儿岛的工厂里开展这项研究。
原以为研究工作很快就能完成,但进展却很不顺利。从研究开始经过了10年,终于报来喜讯:“总算做出了一件合格的样品”。我刚说“那很好啊!”但报告者却说:“但是,为什么做出来,却不明白”。
“实验结果无法再现,这说明你做实验时是多么马虎。如果你是聚精会神做实验,那么这一件为什么成功,当时的实验条件应该一清二楚,只要在同样条件下再做成一件,问题就一定能解决。”
我严厉地批评他们,指示他们把工作做彻底,让成功再次重现,然而,等了很久很久,成功的报告却杳无音讯。
每次去鹿儿岛出差,夜里我去实验室,把研究人员召集起来,给他们讲道理。但是,可能是疲劳的缘故吧,不管我如何拼命说服,企图向他们注入能量,他们的心性怎么也提不上去。